精浊病气滞湿阻证(慢性前列腺炎)

  精浊之病,多本虚标实,审其症,求其因,辨其证,立其法,宜攻补兼施,标本兼顾。

  王某,男,37岁,2006年4月19日初诊。

  患者腰痛、下阴部疼痛半年,伴睾丸不适。

  初诊:患者腰痛,下阴部疼痛,神疲乏力,夜寐欠佳,原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,经治基本痊愈,近周因劳累、饮食不慎而复发,察其:舌质红,苔薄白,脉弦。EPS:LP +++/HP, WBC+/HP,EPS培养:葡萄球菌。诊其为:气滞湿阻型精浊(慢性前列腺炎)。此为患者饮食不洁,伤及脾胃,以致脾失健运,复感湿毒,延误失治,停滞下注下阴,阻滞气机,不通则痛,故出现腰部及下阴部胀痛之证候。治法:益气健脾,清热利湿。拟经验方。

  处方:黄芪12g,党参10g,茯苓10g,白术10g,川楝12g,杜仲15g,菟丝12g,川甲12g,鱼腥草10g,延胡10g,金钱草12g。水煎服,日1剂。

  复诊:服7剂,腰部、会阴部疼痛减轻,后方加活血化瘀行气之药,连服28剂,腰部、会阴部疼痛消失。嘱其注意饮食卫生,避风寒暑湿,随访3个月,病未复发。

  按:谭老认为精浊之为病,多为本虚标实,本虚总与肾虚有关,然时或又不止于肾。本案例多因劳累、饮食不节而发,审其症有神疲乏力等气虚脾亏之征,故辨为脾肾两虚而以脾气亏虚为主;然患者标实未除,湿热余毒未除,见病情日久,湿热入络而有精室气血壅滞、宗筋经脉不舒之病理变化。审其症。求其因,辨其证,而立其法,故此案例以益气健脾治本为主,兼顾肾气;清热利湿治标为辅,兼顾理气活血。方中黄芪、党参、茯苓、白术有四君子汤之义,益气健脾为主;兼杜仲、菟丝补肾壮腰,先、后天之本相互兼顾。伍以金钱草、鱼腥草清热利湿,川楝子疏肝理气,川甲、延胡行气活血。诸药相配,攻补兼施,标本兼顾。药证相符,效如桴鼓。